作者:冯益芙
[摘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是党中央对共青团、学联组织提出的明确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力量,是学生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对引导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基层团组织中90后学生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其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基层团组织 90后学生干部培养
自2008 级学生开始,90 后陆续进入学生干部队伍中。90 后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发生了较大变化,他们是多元化的一代,敢于颠覆主流、权威和传统,在这样的形势下,面对90 后,如何建立正确的培养机制、合理地培养学生干部,全面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高职院校基层团组织中90后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够,缺乏榜样意识
团组织学生干部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在团组织中担任着相应的领导职务、履行一定义务、是团结和教育广大青年团员的先进份子。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90后学生干部目光短浅,认为团组织工作就是简单的协助老师完成日常管理、开展文体活动,甚至有些学生干部无视组织纪律,缺席例会,出现逃课现象,对工作敷衍了事,在学生干部队伍中混日子,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这些现象都使得学生干部的榜样性无从体现。
(二)个性张扬,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绝大部分90 后学生干部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被长辈关爱和溺爱,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他们习惯索取,关心自我多于他人。加上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给90 后学生干部提供了一个时尚前卫,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外部环境。于是,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个性的张扬,难以与他人沟通合作,具体表现为工作中只与固定的几个干部相处良好,其他的人很少接触;工作中会与同伴产生矛盾。
(三)心理脆弱,缺乏抗挫抗压能力
心理脆弱不仅是90 后学生干部的弱点,也是90 后学生的普遍心理状态。他们缺乏挫折教育,尚不具备成熟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一旦在学习生活上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导致各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在遇到挫折和压力时,很多学生干部选择逃避,甚至出现少有的集体辞职现象,近年来,也屡有发生青少年自杀事件。
(四)急功近利,缺乏服务意识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在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下,部分90 后学生干部认为做事情有付出就应有回报。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许多学生想尽一切办法增加自己的就业筹码,从竞选学生干部之初就是为了多获取一些评优评先,以优秀团干部身份推荐入党的机会,从而丰富自己的简历。为此,在各项评选过程中,拉帮结派、请客吃饭的不良现象时有出现。而在工作成效或能力锻炼方面少数学生干部则急功近利,在不能立竿见影情况下,出现了辞职或消极怠工现象,缺乏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
(五)工作缺少积极性、系统性、创新性,流于形式
在当前学生干部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怪现象:低年级的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较高,但经验不足,只能盲目按照高年级干部的要求工作,而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的高年级学生干部,由于对自身角色认识存在偏差或服务意识不强,时常碰壁,积极性也逐渐缺失。
另外,学生干部普遍存在创新思维不活跃、主动学习能力不强的缺点,面对老干部的工作模式,很少去思考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面对老师的工作安排,很少提出建设性意见;大多数学生干部按部就班,按要求做事,想到什么做什么,做到哪里是哪里。学生干部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不断重复开展一些简单易行、娱乐性的小型活动,无法体现育人功能,从而导致团组织工作流于形式。
二、当前高职院校基层团组织中90后学生干部培养目标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杨璟、马小藩在《大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素质调查报告》中指出:“大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所应具备的最重要的14 项素质依次是:责任感、实干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组织能力、服务精神、自信、奉献精神、有工作激情、集体主义、诚实、协调上下级关系的能力、决策能力和善于用人的能力。针对高职院校90 后学生干部的性格特点,应重点培养以下5种能力。
(一)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即理解沟通能力,学生干部作为一个群体,在工作中既要与各种性格的同学打交道,也需要与不同性格的老师打交道。因此,学生干部必须具备很好的理解沟通能力。这样才能和同学以及其他群体组织建立密切的关系,同时,对于老师布置的相关任务也能得到很好的执行和贯彻。90 后学生中普遍存在集体观念缺失、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过分强调个性的现象,这就更要求90 后学生干部培养良好的理解沟通能力,充分调动同学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相反,一意孤行则很难获得成功。
(二)判断应变能力
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中,90 后学生干部尤其需要提高自己分析、判断各种社会现象、社会思潮和客观事物的能力。具备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在开展团组织工作时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工作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就需要学生干部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处变不惊,灵活把握各种原则与规定。
(三)组织协调能力
现阶段,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从事团组织工作,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这也对90 后学生干部的组织与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学生干部,要把不同性格和素质的学生组织起来,并且按照组织的建设目标,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才能有效地安排各项工作。同样,对于90后学生干部而言,协调本人和同学、老师,本部门和其他部门,甚至是与校领导及学校各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成功与否。
(四)创新决策能力
现阶段,随着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不断变化,90 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都较以往有很大的不同,这就促使90后学生干部不能因循守旧,否则就不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中国科协对大中学生的社会调查报告表明:中国青少年缺少创造能力,具有初步创造人格和创造力特征的青少年比率较低。而90后作为新青年代表,必须突破思维定式,积极思考,大胆创新,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案、开创新局面。90 后学生干部应当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结合本系、本班的特点做出行之有效的决策。
(五)实干服务能力
当前,在高职院校中学生干部中普遍存在不能脚踏实地工作,好高骛远的坏现象,而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团组织工作开展有困难,或者开展的质量不高,因此,应加强90后学生干部实干精神培养,同时还应努力培养服务学生的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学生干部来于学生,学生工作最终要面向学生, 而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就建立在服务质量的高低上。因此,90 后学生干部要摒弃浮躁、心气高的缺点,脚踏实地,从服务身边的同学开始,提高服务学生的能力。
三、对当前高职院校基层团组织90后学生干部队伍培养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采取学生干部竞争上岗,进一步健全选拔激励机制
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在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选拔过程中必须严把进口,应结合团组织自身实际,秉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竞争上岗的模式,公开选拔,按照公平竞争、民主推荐、组织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从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素质、行为规范、组织能力、兴趣特长、群众基础等方面进行选拔,将合适的学生放在合适的岗位中去,确保选拔人才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培养性。
对于学生干部的管理,应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使得学生干部的工作得以制度化、规范和科学化,从而确保团组织工作有序开展。并且建立完善的正负激励机制,赏罚分明,使学生干部充分明确自身的责任,提升工作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二)加强学生干部培训,打造学习型的学生干部组织
当前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给学生布置工作时,没有教给他们处理问题或解决矛盾的方法的现象。对90 后学生干部而言,加强培训是提高他们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面对新的环境,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应该形成一个体系,其中包括教材、课程、规划等方面,具体内容可以有学生干部的政治素养、工作模式、团队合作精神、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处理等,改变以往单一的培训模式,化集中培训为分化培训,即从进入学生干部队伍之日起就开始接受培训,一直到离开,期间随着岗位和工作的深入,培训的内容也会发生变化。通过这种体系化的培训,一方面增强学生干部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他们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同时,在培训中也可以增进感情,分享经验。
(三)进一步重视学生干部考评、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针对90后学生干部过于自我、特立独行的性格特征,加强考核、考评显得尤为重要,构建科学、多元的评估体系应从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上突破:一是在评价标准上应在充分考虑学生干部的个体差异,避免一刀切的评价标准。二是在评价主体上,不能只局限于校团委、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等,而要形成人人都是评价主体,也是评价对象的意识。采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间也可互评。三是在评价方法上,可采用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自评、教师评价和互评相结合,定性和量化相结合的考核方法等。
(四)加强学生干部的心理辅导
学生干部背负的压力很大,有工作上的,也有学业上的。开展工作时有些学生不理解,不配合,在学习中,由于工作占用了大部分的学习时间,许多学生干部成绩都不理想,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干部心理受挫,加上许多学生干部的抗压能力有差,因此,应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情感关怀,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开展心理知识讲座和心理辅导,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并且引导其他学生对学生干部能够多一点理解和支持。
(五)在学生干部能力培养中引入“共生效应”
共生效应(Symbiotic effect):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在共生系统中的任一成员都因这个系统而获得比单独生存更多的利益,即所谓“1+1>2”的共生效益。
1、在决策能力中运用共生效应
改变命令式的工作方式,在布置工作时将以往下达命令、督促检查,转变为和学生干部共同商讨计划,发挥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决策能力。而对于学生干部产生的新思路,应当充分给予尊重和支持。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要及时指导学生干部,并对执行效果进行监督和检查。同时要敢于放权,通过工作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干部充分享有自主权,发挥主观能动性,感受到信任和尊重。这样一来,使得工作能够事半功倍。
2、在竞争中运用共生效应
通过“竞争”的方式选拔学生干部,通过竞选演讲、能力测验和民主选举等方式产生。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干部的威信,为其他的学生干部提供学习的榜样,以此为目标去努力,另一方面通过选拔的学生干部为了捍卫自己的“地位”,需要不断努力完善自己。
在同部门中设置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干部,为学生干部梯队建设培养后备干部,实行帮扶策略,在帮扶过程中,能力较强的学生干部为了使自己表现得完美,会努力提升各方面的能力,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干部或低年级的学生干部在开展工作时,一方面会效仿能力强的学生干部,另一方面会努力突破陈规,形成自己的工作思路和风格,由此一来,使得各项工作效果更佳。
在基层团组织工作中引入共生效应,对于加强90后学生干部培养,建立一支高效、创新的基层团组织90后学生干部队伍无疑起到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章敏.“90后”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J].湖南农机,2010,37(4):193-194.
[2]嵇芹珍.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9(20):167-168.
[3]周峰.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的培养[J].教育研究,2009,16(4):77-78.
[4]侯杰.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海峡科学,2008(7),96,102.
[5]万敏.“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S1).
[6]杨璟,马小藩,大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素质调查报告[J].思想·理论·教育,2005,(5).
[7]邱观建.面向21 世纪高校素质教育新体系[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141.
《高职院校90后学生干部培养探析》论文版权属于作者本人,您可以参考本论文进行论文创作,但不得抄袭、复制!本站免费论文主要来源于用户投稿,如果涉及到侵权问题,请联系lunwen5288@163.com删除。